林义,男,中共党员,1960年生,重庆人。保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洪堡科研奖学金获得者,德国不莱梅大学博士后。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专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教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义教授长期从事保险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师、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师、霍英东高校优秀教师三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奖励、四川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90年代初,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吸收为第一位中国籍会员,并为中国加入这一国际组织做出积极贡献。

严爱相济育桃李,心怀赤诚铸师魂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林义教授已经在教育战线奋战了33年,他始终将“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学术研究中严谨求实,传道授业中春风化雨。作为中共党员,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认真履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也体味着作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和神圣,他以高尚的师德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严谨治学,以学识推动学术交流

1982年林义考入西南财经大学(当时的四川财经学院)金融系,成为学校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保险教学与科研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正在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的林义教授看到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差距,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让中国的社会保障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他潜心钻研,苦学苦练,先后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瑞士等国际学术刊物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其中在英国出版的《中国养老保险改革》一书,更是受到国际保险界同行专家的关注,被评价为“不但对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工业化国家也具有参考价值”。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的关注,被该协会吸收为第一位中国籍会员。入会后,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林义教授建议中国应当早日加入ISSA,并努力促进我国政府与ISSA之间的了解与联系。1992年2月,林义教授接到了国家民政部请他协助工作、争取加入ISSA的信函。1994年,中国正式成为ISSA的会员国,协会秘书长荷金斯博士来函感谢他为此作出的贡献。

除了努力推动对外交流,林义教授在国内率先倡导社会保险制度分析,代表性著作《社会保险制度分析引论》,以制度分析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发展演进进程、制度基础和模式选择进行剖析和透视,拓展了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空间。2000年以来,林义教授围绕制度分析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论文《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文化根源初探》、《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到《制度分析及其方法论意义》,林义教授对其所倡导的制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方法论意义的总结,为后来者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多年来,林义教授坚持研究中国问题,讲述中国故事,扎根中国大地做好本职工作,长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作为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以及多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他注重立足国情、深入基层,多次深入广东、陕西、重庆、广元及汶川地震灾区等地调研,从基层社会保障创新实践探索中提炼政策研究成果,在决策咨询、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调研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他带领研究团队的成果两次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他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深化认识,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科研和教学,他提出的以中国文化为根基,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观点,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他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如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和增发部分国债以解决转轨时期社会保险基金不足的矛盾,社会保障综合配套改革的思路,已逐渐为改革的实践所证实。他所强调的方法论创新和经济学人应树立补课的自觉意识和紧迫感,为丰富我国经济学科体系、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中国经济学科建设之路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德树人,以思想引导学生成长

在学术研究方面,林义教授是学者专家;在教书育人方面,他是益友良师。林义教授始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名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必须重视学生理想信念的植入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必须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

虽然科研和行政工作繁忙,但林义教授深知“学知不足,教后知困”的道理,他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融入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中,潜心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多年来,他在为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开设的风险管理、社会保险前沿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多门课程中,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系统哲学、管理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制度分析方法训练学生的思想和思维。为了尽快培养出我国保险业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不断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法,强调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习。另一方面,他认真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在本科教学中探索出“注入式、启发式和自控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他注重使学生既了解科学的前沿,更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强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他注重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的执着和敬业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曾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师”、“霍英东高校优秀教师三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中,林义教授还强调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走过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依赖”,以思想为线索贯穿知识学习才能开启学生的思想之光。年复一年,在他思想熏陶下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个个走出校门,当他们手捧凝聚林义教授心血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时,当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施展才华时,当他们在为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不懈奋斗时,他们无一不牢记着那些年在西南财大沐浴的智慧之光。

言传身教,以行动树立做人榜样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教师,林义教授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的引导,还有做人的引导。他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教师“四个相统一”,以言传和身教的统一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他对自己的约定是做学生的严师益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和学生的每一次交流,时刻注意自己点滴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上世纪90年代初,林义教授谢绝了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国际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曼德尔教授的盛情挽留,坚持回国,投身民族保险教学研究工作中。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力量在春风化雨中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他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并树立为民族保险事业而奋斗的大志。他告诉学生学术研究就像攀登山峰,任何细微的失误都会影响攀登的高度,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他的学生曾在论文后记中感慨道:“我从来没敢想过自己的论文会顺利完成,是林义老师的严谨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懂得了做事态度要认真,科学研究要严谨,只要用心付出,就会有丰硕回报”。

坚持做学生的益友,林义教授深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他以严爱相济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对学生的教育是和风细雨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在教学中投入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是感情,是对学生真诚的爱。百忙之余,他仍挂念着为学生查找最新学术资料,见到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及时通报给学生,他常常分享自己出国交流的心得,积极推荐学生去国外实习深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他已培养了40多位博士研究生,70多位硕士研究生,多位成长为高校的教授、博导和保险界的精英。看着学生们不断进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林义教授深感欣慰与喜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1985年至今,伴随着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和保险学科的发展,33年过去了,林义教授在教学与科研岗位上奉献出了他最宝贵的年华,在他和保险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学科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面对众多荣誉,林义教授仍保持着一颗平实的心,他一如既往地独立思考着,刻苦探索着,争取新的成果;他依然坚持着“人梯”精神,争取培养出更多能够挑起学术重任的青年学者,形成学术梯队,培养更多人才。

面对过去,他无怨无悔;面向未来,他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