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唐晓勇34年教书育人生涯中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从1988年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来学校马列教研部执教,到成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半生杏坛传道,唐晓勇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谓。他说:“立德树人是世间最伟大的工程。献身这项事业,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去拓展无疆的知识边界,更要为学生点亮心中永不泯灭的信仰灯塔。”

启智润心 点亮理想之灯

 “人类自产生以来的历史,就是与各种瘟疫抗争的历史……中国抗疫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再一次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9月5日,成都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攻坚期,唐晓勇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题,为学院新生讲述开学第一堂“思政大课”。唐晓勇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广阔的理论视野、鲜活的现实案例,从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的高度深入阐释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如何正确把握人类共同命运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感受“伟大抗疫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而坚定必胜信心,领悟“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唐晓勇的课堂深深拨动学子心弦:“疫情起伏多发的时刻,这堂疫情防控思政课如旱中雨霖,令我备受鼓舞。感谢唐老师这堂思政大课、人生大课!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我们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听党话、跟党走,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书写无悔人生。”学生叶久祺说。

上述一幕,仅仅是备受学生喜爱的“勇哥”无数次传道解惑场景中的一个。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多年以来,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等课程过程中,唐晓勇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紧紧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以逻辑的力量说服青年,用理论的魅力吸引青年,凭思想的深刻影响青年,通过富有温度、深度、活跃度的课堂教学,润物无声地坚定着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他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注重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一届届学子纷纷感叹:“唐老师的课充满哲学睿智,既诙谐幽默,又很过瘾、很深刻。”“我心中的存疑被唤醒了,接着又被释放了,心灵接受了一场洗礼……老师下学期还有课吗,可否再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年学生正值人生“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教师如何启智润心,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唐晓勇说:“必须牢记总书记‘六要’要求,不断拓展知识的‘同心圆’、扩建教学的‘立交桥’、筑牢人格的‘压舱石’、当好思想理论的‘播火者’,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在长期教学中,唐晓勇不仅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真理之窗,也给予学生无私关爱,成为众多学生的良师益友。无论是经世楼、阳光广场,还是“光华铁树”旁、柳湖堤边,随时可见唐晓勇指导学生、与学生交心谈心的情景。“教育的真谛是爱!”唐晓勇把学子们比作候鸟:“他们飞来的时候也许很幼稚,飞走的时候已然羽翼丰满。这中间的成长和成熟,就是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

学校任教之外,唐晓勇更时常走出西财,以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省委组织部特邀研究员等身份,不遗余力宣讲、阐释、普及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常年的辛勤耕耘,唐晓勇教学科研成效卓著,获得广泛声誉。他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入选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教育部思政课教师重大专项等课题多项,并获得学校和四川省“教学名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具影响力人物”等称号。2018年,“唐晓勇工作室”入选省高校思政课首批名师工作室。作为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全省思政课教学指导专家,唐晓勇还在为国家和全省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

潜心钻研 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唐晓勇深入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用心用情探索教育规律,执著追寻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的首要环节是教学内容。唐晓勇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带领同事一同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通过常态化教学内容、网站资源更新完善机制,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为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唐晓勇潜心钻研思政课“双循环反哺式”教学改革,通过“学生问题与教师教学”“教师教学与质量评价”两个循环反哺,探索建立“一核心、两转化、三交融、四体验”教学体系和全过程覆盖的质量评价体系。“一核心、两转化”即以问题为核心建构教学内容,实现全国统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素质教育体系转化;“三交融、四体验”即在思政课教学中凸显政治性、科学性、人文性三维交融,促进学生对现实社会、对道德情感、对经典理论、对历史的四种体验。改革令思政课教学实效明显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传统思政教学亲和力不强、针对性不够,忽视文化素养、德性塑造和实践体验等问题。此项探索的成果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子弹飕飕地从头顶飞过,铁索桥烧红了一般”;“草地连绵,信仰更坚……”走出“飞夺泸定桥”等系列“红军长征”VR实验教室,青年学子意犹未尽。“穿越到战场,情境中沉浸,故事里共鸣”,这是唐晓勇和同事一道从2018年起开始筹划研发、教育部重点建设的“红军长征在四川”思政课虚拟仿真(VR)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如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唐晓勇深入研究技术发展演进,作为首席专家立项教育部思政课教师重大专项等课题多项。依托丰硕的科研成果,项目高点起步、扎实推进,成为学校推进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抓手,并获批作为“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全国仅两家)重点建设。目前,项目已顺利完成了“红军长征在四川”“两弹一星”“抗震救灾”等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并服务大中小学和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

追寻不怠 建强育人主阵地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四川最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资本论》最早的中译本作者陈豹隐、中国经济史学科主要创始人汤象龙、著名哲学家刘明康、经济学家刘诗白等是本学科奠基人。作为学院的带头人,唐晓勇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始终恪守立德树人初心,把学院的建设发展视为人生和事业的“生命线”, 带领全院师生锲而不舍奋斗在建强学院的最前线。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唐晓勇带动全院抓住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学科”的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大思政”格局,深入推进“政治建院”“教学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冲刺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高地,火力全开创建全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

夜以继日的奔跑,如今的西南财大马院成果累累: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是省重点马院、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省思政课建设先进单位,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高校思政课研究会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人心凝聚,能人荟萃,信心饱满,士气高昂。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名师之路,相伴的是星移斗转、呕心沥血和团队的精诚协作。回望从教西财的这些年,唐晓勇颇为感慨:“很感激西财这个事业舞台塑造了我。在迈向百年西财辉煌、建设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进程中,我将与西财共奋进,与更多‘四有’好老师共奋斗。”